【资料图】
6月10日是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,2023年昌平区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居庸关长城景区举行。现场,非遗文化大集项目招募活动正式启动,我区将在居庸关长城景区和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设置“昌平非遗礼物”文化大集,全面展示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,擦亮非遗“金字招牌”。
本次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围绕“三条文化带”讲好非遗保护中国故事为核心,以“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”为主题,是对我区非遗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览、展示、展演以及互动,同时也是一场全民共创共享的文化盛宴。
活动现场,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、祖传张氏正骨、刘平剪纸、鲁班暗榫造型等16项非遗项目“装点”着居庸关长城,第一批“昌平非遗礼物”通过征集和筛选启动了正式宣传。现场还发放了“昌平非遗礼物”宣传折扇和非遗宣传手提袋,并通过多媒体视频展播和实物展示,吸引游长城的游客驻足观看。后续,我区将不断征集新的非遗作品纳入“昌平非遗礼物”名单,丰富昌平非遗礼物多样性。
此次活动通过“北京市数字文化馆”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进行,从产品展销、互动表演和知识普及多个维度,创新构建实体化展销、沉浸式体验的非遗“新场景”,为市民游客搭建感受非遗之美、参与保护传承、共享发展成果的多效平台。
据了解,我区共有区级、市级、国家级3个级别的非遗项目22个,其中国家级2个,北京市级4个,区级16个。近年来,随着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,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入迅速发展快车道,非遗与文旅经济融合发展,非遗文化成为加强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、沟通外界的平台载体。
下一步,我区将启动2023年第六批昌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,与此同时,也将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,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。
图文/向凌潇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