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6月24日中午,武汉地铁七号线建安街站的警务室里,数十名轨道民辅警正聚在一起吃着蛋糕,大家有说有笑,气氛热烈。由于平时警务繁忙,这样的场景在轨道警务室里并不多见,一般只会出现在老民警退休的时候。这一天是轨道民警史铁军60岁的生日,他也迎来正式退休,警务室的民警们都爱称呼他“史老师”。
史铁军在安检处检查 九派新闻 卓雯青摄
“以前武汉只有轻轨一号线和地铁二号线。虽然武汉地铁发展起步晚,但是发展快,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,地铁运营里程就已经达到460多公里,现在我也要退休了。”他向记者感慨道。出生于1963年的史铁军,17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工作,曾在湖北一家国营工厂里上班。1995年,32岁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,顺利考入公安。在行业公安工作13年后,2008年,由行业公安整合到武汉市公安局重点工程分局。随着2012年武汉地铁二号线的开通,武汉重点工程分局也正式更名为武汉市公安轨道交通管理分局。史铁军也成为第一批武汉轨道公安的民警,并分配在地铁二号线的中南路地铁站执勤。
史铁军向记者表示,当时地铁二号线要处理的警情很多,工作任务大概占了整个分局的50%,每天自己都会梳理一天的工作内容写成日志,并且针对遇到的一些警情总结出工作流程。史铁军告诉记者,把工作的细节记录下来,这样便于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知道如何处理。记者翻阅工作日志本看到,史铁军会把每天的会议内容、警情以及处理情况做一个摘要概述,里面的日期、时间、基本情况清晰罗列,天气甚至风向也会详细记录,偶尔还会记录新的法律法规条例。这样的工作日志,史铁军已经记录了足足有20多本。
为什么工作日志要写的如此详细?史铁军表示,这些信息的记录都可能成为民警破案时的重要线索,“以前的网络并没有那么发达,我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,那我们破案的过程中,就知道嫌犯是在什么环境以及情况作案的,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。”他向记者回忆,2014年有一个办案的检察官找他询问当时的办案细节,他迅速通过之前记录的日志,准确找到了相应卷宗的负责民警。此外,他还表示,记工作日志的同事,也是在帮助自己总结归纳常见警情的处理方法,“我们轨道公安接到的警情,大多数都是求助类的警情,有走失的老人或者小孩,晕倒的乘客以及乘客的物品丢失等等,这些都需要民警自己归纳总结处理方法,才能更好的服务大家。”
曾经与史铁军共事的民警占警官向记者描述,此前有老干部在翻阅史铁军的工作日志后,写下“向史老师学习”的话语,“大家一致觉得他的工作日志非常细致,我们喊他史老师没有错,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不少工作方法,他在处理警情的时候程序很细致和规范,刚入行的时候,面对一些警情他就教我怎么一步步处理,然后总结一套流程。”在史铁军的影响下,占警官在工作时也会用手机记录工作细节与重点,如地铁上禁止携带的管制刀具处理流程、市民求助警情处理方式等等,“虽然我没有向史老师那样用笔记本记录,但我手机里已经有一个数据库了。”
在与记者交谈的时候,史铁军一直把“服务”两个字挂在嘴边。作为一名党员,他一直觉得公安民警要做好服务工作。“接警跟人打交道的时候说话平和一些,别人求助找你不能说这个归谁管就走了,你要跟别人耐心解释,给报警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,帮他们找到具体事情对接人。”史铁军说。在地铁七号线建安街站执勤的时候,他每天早上6点50到岗,佩戴上警绳、对讲机、警棍、喷雾器、警务包、电筒等6种日常警务装备,并完成24个点位的巡逻。记者了解到,上班的期间史铁军都要穿戴在身,一天的微信步数在一万多步,大多数轨道民警的腰都有损伤。他表示一天最多要处理12个警情,“处理警情加班到十点也是常有的事。”
谈及退休后的打算,史铁军并没有打算像其他退休老人一样开启自己的“逐梦之旅”,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家人,“我退休回家就是继续上岗,现在孙女6岁了,儿子在北京搞项目,以前没有时间照顾家里人,现在可以有机会弥补家人。”因为工作原因,儿子高考那年没能有机会陪考,这件事让史铁军感到愧疚与遗憾,“我之前工作很忙,所以很少管儿子,他从小就很独立自主,现在我退休了,那就给家人做好服务啊。”
九派新闻记者 王卓 卓雯青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